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战略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从帮助人们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深层维度,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理论水平、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成果,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始终发挥着揭示社会规律、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互存互补,缺一不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早就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人类文明发展史早已证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没有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就不会走出神学统治的黑暗而迎来新世纪的曙光;没有17至18世纪英法启蒙思想家的鸿篇巨制,就没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胜利。在中国,没有马列主义的传入,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发展;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没有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改革开放的启动发展;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出现。无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精华、最优秀成果的集中体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不断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战略要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了它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在整体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尤其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社会科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一定的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理论,它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解放为自己的根本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通过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成为引领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指导地位的确立是我国近现代史发展尤其是近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我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许多志士仁人先后提出过用这样或那样的“主义”来拯救中国,但所有这些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从此,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便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内在规定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旋律”和“主心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已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征和内在规定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引领和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为其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为其提供思想理论指导。恩格斯早就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毛泽东同志强调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强调“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强调“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胡锦涛同志强调应对激烈的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和解决好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布局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当前尤其要解决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搞清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经济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需要搞清楚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重大政治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搞清楚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等重大文化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搞清楚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搞清楚如何更好地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美丽中国建设、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重大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解决上述所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发挥重要作用,离不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艰辛探索和研究。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必须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和探索解决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如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样理解全民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等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搞清楚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规律、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怎样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关系等重大问题;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进一步搞清楚怎样才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进一步搞清楚在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如何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等重大问题。解决上述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同样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发挥重要作用,离不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迫切需要。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为其规划科学蓝图、探索发展道路、提供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为其指明前进方向、明确发展战略、规范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撑,必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科学回答,比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那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客观标准如何界定、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和区别、如何才能尽快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再比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那么,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关联、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怎样才算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哪一个也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作出科学回答。
由此可以看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