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娟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摘 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合格的中医美容带教老师,应当具有深厚的中医美容学知识和现代美容学知识。本文论述了“中医美容临床带教质量 ” 存在的问题及临床教学体系。
关键词:中医美容 临床带教 质量
中医美容学是在美学与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医学人体美和运用中医方法直接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人的形神美的理论与技能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科学。近年来随着中医美容医学学科的形成而逐渐独立,中医美容医学教育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支新秀,正在扩展并逐渐完善成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近年来全国已先后有20余所高等院校开办了专科或本科层次的美容医学专业,还有许多医学成人教育机构及数十所中等专业卫生学校开办了同类性质的专业。中医美容属于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思路、方法等方面都有着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中医美容医学事业在我国正蓬勃发展,据查全国设有美容从业机构数十万家及500万的美容从业人员,然而大部分从业者对中医美容缺乏本专业全面及深层次的认识,由此就需要美容医学教育事业亦相应发展。笔者从事中医美容工作十多年,体会到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的重要性,因其关系到中医美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不断探讨如何提高中医美容临床带教质量,现将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一些实践体会阐述如下,以与同行共同探讨,希望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一、中医美容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辨证相结合
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是中医美容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指导、推动着中医美容学发展和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必需明确中医美容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美容学的许多医学理论与技术都源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临床学科,并与中医养生学、中医食疗学密切相关,两者在基本医学理论和基本技术方面多有相同之处。但是,中医美容学是经过美学渗透和理论系统创建而形成的一个以美容为目的的独特的中医诊疗分支学科,也是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中医美容学具独特的审美观,追求神形俱美,外貌和品德具佳的境地。中医药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美容学理论基础。中医诸临床学科诊疗目标是消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中医美容学所追求目标则是在恢复健康的基础上或原本就健康的机体状态上维护、修复、改善或增进机体形态与神态美,即生命活力美。可见,中医美容学与中医学的关系是子学科与母学科的关系。中医美容的实践久远,早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美容就和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黄帝内经》不仅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了中医美容学理论的源头,其有很多篇章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五官、皮肤以及形体与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等的关系;晋代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则从病理学角度对损美病证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使中医美容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思想及三因制宜的施术原则。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腧穴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基本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医美容学基本理论。在中医美容临床实践应用中,要以中医美容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辨证相结合,辨证方面着重于皮肤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重视整体观,以及体质的辨证论治等基本特点,使学生明白中医美容强调“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基础理论。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学的动力来源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制定中医美容临床教学目标时,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使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之比接近1:1,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本着专业基础课程的“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强调技能性、能力性目标的培养。在中医学美容临床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态度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基本上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有按摩、理化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技术,减肥美体技术,注射填充美容技术,整形手术后的护理、皮肤的保健、皮肤的美容、化学剥脱、文刺术、激光、冷冻治疗等;要求掌握的技能有基本医学美容技能,熟练运用各种美容仪器设备及学会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并达到一定的熟练性和灵巧度。在实践中不断的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让他们从接诊患者到具体操作及电脑资料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把从书本和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涉及中医药、美学、心理、艺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应包含中医人体美学的审美标准和中医人体审美道德情操美学两方面。现代人体美学认为,容貌美是人体审美的中心环节和对象,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人体美学思想很早就对容貌审美高度重视。今天的中医美容在维护、修复和创造人体形体美的医疗实践中,不仅要在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指导下,而且还要在中医美学思想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体质、地域环境等因素,“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在临床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弘扬中医人体美学思想,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在中医美容临床中发挥直觉思维的优势,同时要学习相关的审美知识,对指导中医美容的应用实践、培养中医美容医师的审美情操与修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现代中医美容应尊重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美学思想,既不全盘生搬硬套西方审美观,又应“中西和参”、取长补短、灵活应用,这才利于促进中医美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四、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临床教学
形式多样的临床实践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的开放性、指导的个体性和目标的多样性,每次实践活动均要求学生达成1~2个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在面部按摩技术的学习中将面部按摩分为额、眼、面颊三大部位来练习,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达到思路明晰,目标达成顺利。做好操作讲解示范,在新课导入时将实习的目标,重点步骤、设备、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详细的讲解和操作示范,在此基础上进行正规耐心恰当的示范或授课,力求把握要领、动作准确、操作规范、技能熟练。带教老师先亲自操作,让同学做助手参与其过程,待其逐渐掌握后再独立操作,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放手不忘严。严格执行操作原则使学生学到技能的准确性及操作能力,在做好操作讲解示范的同时,要注意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技能操作训练是临床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关键阶段。另外要注意基本的操作方法,不宜在患者身上练习,应在同学之间互相做患者、互相练习,要求学生从苦练、勤练上下功夫。此外注意培养其临床接诊能力、诊断分析能力以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因此,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认真、规范地进行操作,尽可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要领,为将来临床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形、声音、图像进行综合处理,能形象生动,全面、准确地演示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和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拟诊室教学、病案讨论教学,用动画演示经络的走向及同步声音的解说,穴位讲解上的穴位色彩变化、闪烁和同步发声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多媒体的教学是高效性的,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主要手段之一的板书,占去了教师大量的课堂时间,而教师的演说是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学生除了从教师的语言中获取信息,还常常不由自主地去欣赏演讲,勿庸置疑,精彩的演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而演讲的连贯性是保证其精彩的基础,因此多媒体教学能使我们从传统的板书中解放出来,保持了讲授的连续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从而以达到强化知识、活跃思维、训练辨证,以翼医术的一种教学方法。另外,多媒体在其图文、声音、图像等的变化中能多样性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都具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六、带教老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临床带教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热爱并忠诚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既要具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德医风;又要有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安教乐教,乐于为培养中国中医事业人才而献身的精神。同时除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医学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较强的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这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临床水平,不断接受继续再教育,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医美容诊断、治疗上的新观点、新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临床带教老师除应具有普通的教学能力外,尚还要有良好的临床带教意识和技巧。一方面要针对专业特点选择病例,确定临床教学的内容,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并根据具体的实习计划,专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同时还必须通晓业务技术,勤奋好学,有上进心。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合格的中医美容带教老师,应当具有深厚的中医美容学知识和现代美容学知识,相应的皮肤科、针灸推拿科、日用化妆品等常识。同时,还应当具有高尚的医德、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美的使者,从而将中医美容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领域,进而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和中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张效莉.中医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79-181.
[2]谷建梅.中医美容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4):96-97.
[3]彭红华
.中医诊断学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57.
[4]蒋文波,陈伟峰.对高等中医美容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06,l5(7):858-859.
上一篇:《试论海棠美容学院两本创新教材的异同及教学建议》
下一篇:《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新模式初探》